你所不知道的南通——
124座“小金人”背后
提起南通,你會想起什么?
如果你沒去過南通,或許知道它是“中國近代第一城”,但你或許不知的是,這里正在奮力打造“北上海”“新蘇南”。
如果你沒去過南通,或許知道晚清狀元張謇在這里興實業、辦教育,但你或許不知的是,這里如今已是“世界家紡中心”和“新時代教育之鄉”。
如果你沒去過南通,或許知道它是江蘇第四座萬億之城,但你有所不知的是,這里既有“七虎”相競的爭先恐后,也有三個“百萬”(百萬個手藝人、百萬個生意人、百萬個讀書人)的拼搏奮斗。
這里是江海名城南通。今天,我們講述124座“小金人”背后的故事。
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東方明珠、南京奧體中心、迪拜哈利法塔、柬埔寨金邊金界酒店……這些天南海北、遍及中外的地標性建筑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共同元素,叫“南通造”。
“中國建筑看江蘇,江蘇建筑看南通。”過去40年間,“南通建筑鐵軍”先后拿下124個魯班獎,數量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江蘇省近半數魯班獎被南通人摘走。
魯班獎自1987年設立,其獎杯外形是手拿墨斗的金色魯班像,被稱為我國建筑業的“奧斯卡”小金人。有的地方幾年都拿不到一次,南通卻能平均每年拿3座。南通,為什么能?
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的獎杯。人民網 余樂攝
“小金人”沒有“天花板”
時光追溯到1984年7月,作為全國43項援藏工程里的重頭戲,拉薩飯店的建設任務落在了南通四建頭上。
拉薩與內陸環境迥異,用傳統技藝刷出的墻紙,半個小時就裂了;內地運來的木材還沒安裝,就干到變形……南通建筑工人拿出自己的真本事,在短短14個月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1984年,江蘇省拉薩工程指揮部工作人員合影。南通市住建局供圖
1985年12月,中共南通市委決定:將南通援藏建筑隊伍以“南通建筑鐵軍”之名,列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設12面紅旗之一;1988年,南通憑借拉薩飯店項目捧回了江蘇省第一個魯班獎。從此,“南通建筑鐵軍”作為南通市建筑業共享品牌,叫響全國,譽滿全球。
在外人看來,拿魯班獎已經是南通建筑業的“常規操作”,但南通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張衛國很清楚,“對于民營建筑企業來說,每次沖擊魯班獎,都抱著‘爬一座更高山峰’的決心。”
張衛國說,魯班獎對工程的安全性、規模、科技含量等都有著嚴苛的考量。比如,工程規模上,體育場類工程,座位需超過3萬個;醫院類群體工程,面積需超過6萬平米。而這只是基礎,他說,實際參評項目的規模遠大于此,“且不論是否有機會參建或承建,民營建筑企業要系統籌劃、科學管理這樣‘規模大、難度高、工藝復雜’的項目,談何容易。”
其次,魯班獎堪稱“細節狂魔”。項目開工前,小到螺絲釘的安裝質量,大到管線的排放,每個細節都要考究;實施中,衛生間墻地磚要“對縫、對中、對稱”,吊頂內的燈具要“成排成線”,每個部位都不能馬虎。
然而,這些并不是最難的。魯班獎的評判是“優中選優”,張衛國對此深有體會:“能夠評上魯班獎的項目,質量一年比一年好,沒有天花板。”
一組數據可以佐證獲得魯班獎的難度:1985年,“南通建筑鐵軍”在亂石灘上建成的拉薩飯店,軸線垂直偏差只有8毫米;2016年獲獎的南京仁恒江灣城,152.7米的高樓垂直度偏差不到5毫米;2019獲獎的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竣工100天地基沉降小于0.02毫米,是國家標準的1/50……
“能拿魯班獎,說明建筑企業實力強;而建筑質量的競相提高,也提升了魯班獎的含金量。南通建筑業和魯班獎是相互成就。”張衛國總結道。
南京奧體中心是“南通造”,獲得2006年度的魯班獎。南通市委宣傳部供圖
魯班獎的“誘惑”,停不下來
既然這么難,為何還要爭著奪取魯班獎呢?這與南通“全民建筑”的氛圍和魯班獎的“誘惑”密不可分。
南通建筑業在改革開放之初便能成勢,與其移民城市的背景有關。曾經,造房子幾乎是當地一項世代相傳的生存技能。你或許不知的是,時至今日每4個南通人中,就有1人從事建筑行業。
“積年累月的沉淀,對建筑質量的追求,被南通建筑工人刻在了骨子里。”江蘇省建筑行業協會會長耿裕華解釋說。
拉薩飯店捧回第一個魯班獎時,高中畢業的戴祝泉剛入行,班里的同學大半都在工地上。那時,城市化發展迅速,每個工地都缺人。南通人手藝好,責任心強,又有魯班獎作為背書,“南通建筑鐵軍”也是聲名在外。每年元宵節后,各個村口都停滿了拉人上工的大巴車。
戴祝泉做小工時,只聽說魯班獎很厲害。后來成了項目工程師,出去洽談項目時,他才親身體會到魯班獎的分量。
“甲方看我們是南通來的,就會問‘拿過魯班獎嗎?’”戴祝泉回憶道,魯班獎是個“硬通貨”,沒拿過的工程隊甚至都上不了“談判桌”。
魯班獎的“誘惑”激發了南通建筑鐵軍“你有,我也要有”的好強心態,紛紛向魯班獎發起了一個又一個沖鋒。
1988年,第1個;1990年,增至3個;1994年,增至5個……2023年,累計已達124個。從0到1,從1到124,40年間,“南通建筑鐵軍”屢出精品杰作。
2021年,南通建筑業首次突破萬億,規模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中國建筑之鄉”名不虛傳。
南通建筑工人在施工現場。南通市委宣傳部供圖
行業轉型,拿魯班獎更難了
南通建筑業將“小金人”拿到手軟,離不開全國建筑業紅火的大環境。2001年至2020年,全國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不低于5%。
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陳敏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經歷了較長的高速發展階段。但近年來,市場競爭激烈、管理模式粗放等問題逐漸暴露,整個行業亟待轉型。
壓力之下,很多建筑企業最大的希望是“突圍,活下去”。陳敏坦言,由于工程總量在減少,突圍并不容易,相比以往,民營建筑企業想要通過承建項目沖擊魯班獎的難度更大了。
“舊的辦法行不通,就得去找新辦法!”作為當年拉薩飯店工程指揮部分管技術的工程處副主任,耿裕華將“變通”視為其一生的寶貴經驗。
機遇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如今的南通建筑業也一樣。
傳統頭部企業憑借厚實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聯合中標”的方式與央企、國企合作,積極參與到國家重大基建、市政工程中;專注于關鍵技術研發的中小企業,則深耕細分領域,小到一座橋,大到魯班獎工程,都離不開它的專項技術。
“所有建筑都是非標準的產品,質量好壞,歸根結底還在于人。”在耿裕華看來,長期以來,南通鍛煉出了一支技術好、管理強、負責任的建筑工人隊伍,他們是南通建筑的根。“有根在,葉子總會繁茂的。”他說。
6月的新疆阿勒泰賽馬場,水草豐茂。青青草地旁,阿勒泰地區人民醫院新園區的工地上,頭戴安全帽、手拿水泥刀的南通建筑人穿梭其中,熱辣滾燙。
又一座沖擊魯班獎的建筑,正在蓬勃“生長”。
相關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