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挖掘中華文明基因密碼
盛世修典,感知繪畫里的文化根脈
咫尺之圖,描百千之景;漁樵耕讀,繪世態人情。從《洛神賦圖》到《千里江山圖》,從蘭亭雅集到垅上踏歌,繪畫中藏著中華文明怎樣的基因密碼?
金秋十月,“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之專題展覽“繪見:山水中的古典世界”正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出,精選的220余幅歷代繪畫精品打樣稿,讓參觀者得以一站式飽覽中華文明長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p>
“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需要貫通古今的文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批準、高度重視、持續關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下簡稱“大系”),正是這樣一項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
盛世修典,留存傳世之作。
歷代名畫歷經歲月滄桑,有的離散海外,有的自然老化。以采集數字化高清圖像的形式完成名畫整理匯編,是賡續中華文脈的時代作答。
奔波數十萬公里,往來通信、信函數以萬計;先后出版歷代繪畫全集60卷226冊,收錄繪畫藏品12405件(套);識別一篇題跋、一枚印章的準確信息往往要查閱數萬字資料……一連串數字背后,是編輯團隊經歷的千辛萬苦。
這是中國首次對世界范圍內留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進行全面系統調查、考證與匯編。國際學術界評價,這是“古典藝術史不可替代的永恒記錄”。這背后,是一個文明大國昂揚的文化自信。
坐在資料幾乎堆成小山的辦公室里,“大系”項目負責人頗為感慨,“‘大系’已經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我們要繼續深入挖掘中華文明賡續傳承的基因密碼,做好保護、利用、研究,更好地續寫‘大系’下半篇大文章?!?/p>
以圖證史,水墨畫卷講述文明故事。
文史故事、典章禮儀、人物線條、山水筆墨、花鳥色彩……繪畫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記錄文明的載體。以圖證史,“大系”的研究成果持續產出。
如何將圖像數據轉化為人工智能可調取和分析的知識?這是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圖像數據實驗室青年學者陳曉皎正在鉆研的課題。圍繞“大系”成果,浙江大學加快構建藝術學、考古學、計算機科學等團隊參與的交叉學科研究平臺。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則從“大系”中得到啟示,出版了“宋畫中的鳥類”一書。174幅宋畫作品中,包含了67種可辨識的鳥類。陳水華得出結論,“我國宋代早已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博物學傳統。”
典藏共賞,千古丹青走近尋常百姓。
走遍千山萬水,“大系”編纂完成。從編輯部走出,“大系”走進文博場館、教學課堂、城鄉社區,走向海外。
“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持續舉辦,展出作為“大系”編纂過程中檔案記錄的高清打樣稿,近700萬人次參觀。2022年至今,已在英國倫敦、意大利威尼斯等地舉辦了11場海外特展。
繪畫中如何表現豐收場景?日前,“農為邦本——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農耕文化特展在江西泰和縣舉行,《五牛圖》等180件高清打樣稿,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和啟迪。
宋代婦女的著裝有什么特點?《清明上河圖》中的飯店如何布局?“大系”項目專家對浙江杭州西湖區的小學美育課印象深刻,“傳播的意義不亞于編纂,要通過講故事引導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p>
良渚港畔,一座場館在加緊改擴建。杭州余杭區委宣傳部部長倪偉俊介紹:“這里將建成一座典藏館,讓‘大系’安家落戶,實現永久展陳,持續開展研究轉化。”
“大系”為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提供了盛世典藏,也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歷史借鑒。中華文明的長卷,必將綻放新的光彩。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1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發現最美鐵路·看千里江山圖”活動啟動
- 人民網杭州10月30日電 (方彭依夢)今天,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國鐵集團黨組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委網信辦、安徽省委網信辦、江蘇省委網信辦、浙江省委網信辦共同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看千里江山圖”活動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感受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見證杭黃高鐵沿線發展成就”“探秘杭黃高鐵科技賦能發展”“走近長三角鐵路一線勞動者”四大主題串接。今天上午,采訪報道團從上海西站出發,乘坐“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抵達嘉興站,通過重走一大路,參觀嘉興火車站1921復建站房,尋訪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展現鐵路紅色基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