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黨建賦能 “共富工坊”升級迭代
2022年3月,浙江臨海市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做法,在全省率先推動特色產業進農村,建立廠房式、車間式等共富工坊。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臨海市以黨建聯建為牽引,創新工坊直營店、服務中心、“幫農客”團隊等服務模式,全面打通工坊“服務鏈”“產業鏈”“人才鏈”,持續推動共富工坊提質增效,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共富鏈”。
目前,臨海市已建成“共富工坊”239家,其中來料加工式146家、品牌帶動式24家、農旅融合式16家、電商直播式12家、產業賦能式32家、定向招工式9家,輻射帶動4.3萬余農戶,吸引141家企業參與,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超10300人,帶動農戶增收5.7億元,助力村集體年增收1600余萬元。
深化黨建聯建,匯集資源聚合力
共富工坊從1.0升級到2.0,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共富工坊建立之初,主要在‘派單—接單’上發揮作用,輻射范圍更多的是一個村、一群人。如今在黨建聯建的牽引下,工坊一頭連著企業聯盟,一頭連著職能部門,可以實現多個工坊齊頭并進?!迸R海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臨海市堅持以片區黨建聯建為抓手,以產業為核心,吸納休閑用品、彩燈、眼鏡等7大優勢產業40家龍頭企業,組建“共富工坊企業聯盟”,與143家共富工坊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直發訂單、壓縮環節,直接帶動5300余戶農戶接單,戶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2萬元以上。如臨海東塍鎮依托“流光溢彩”黨建聯建聚合效應,發動13家彩燈企業為22家共富工坊下發保障性訂單30余萬件,帶動81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此外,臨海還建立“三級包聯”制度,即1名鎮街領導班子成員、1名駐村干部、1名村社干部聯系1個“共富工坊”,“一坊一策”開展幫扶指導。在黨建引領下,農村工作指導員、科技特派員、“三師”助企員等力量也在不斷加入,幫助工坊解決產品銷路、勞務用工、法律維權等各類問題271個,如針對殘疾人、低保戶等特殊群體,通過“紅色工坊代跑”,實現上門送貨—收貨—結算“一條龍”服務。
優化類型結構,立足特色巧生金
升級后的共富工坊,類型也日漸多樣。
放眼臨海城鄉,共富工坊遍地盛開,從最初單一的來料加工型逐漸走向多元,形成了農旅融合、電商直播、產業賦能等6大類。
臨海江南街道上江三村坐擁320畝百花園景區,文旅資源豐富。為此,臨海市投入2000余萬元打造了“最美時光in上江”共富工坊,實行“政府搭臺+村集體控股+合伙人投資運營+村民參股”的共富模式,不僅創辦強村公司吸納村民參與,還發布了“共享創業”英雄帖,吸引了12名優質創業青年成為合伙人,先后打造了水上高爾夫、臨壩皮劃艇、溪邊烤吧等10余個新業態。截至目前,該共富工坊累計吸引游客超80萬人次,帶動周邊118名村民創業就業,人均年增收超4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增收超50萬元。
立足鄉村特色、深挖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工坊,實現“串聯一批工坊、帶動一個產業”?!癷n上江共富工坊”就是臨海推動工坊迭代升級的一個縮影。在臨海尤溪鎮,6個村開展黨建聯建,整合優勢資源,建設“尤口福共富工坊”,集美食嘗鮮、農耕體驗、親子研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村集體增收220萬元;在“橘鄉”涌泉鎮,“甜美共富工坊”借力鎮電子商務協會黨支部,培訓農民主播1100余人次,孵化直播運營團隊12支,帶動線上銷售額突破3500萬元;白水洋豆腐協會抓住建設“白水洋豆腐工坊”的契機,進一步規范豆腐生產標準,鎮域內符合質量標準的都可使用“白水洋豆腐”品牌對外銷售,帶動全產業鏈增收超億元。
構筑服務矩陣,全鏈全力促振興
共富工坊的迭代升級,如何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臨海市統籌部門、鎮街和群團組織資源力量,打通要素保障、用工培訓、物流保暢“綠色通道”,建設共富工坊服務中心11家,打造市鎮村“1+19+N”三級共富工坊服務矩陣,全程做好平臺運維、資源對接和培訓服務,建立健全本地資源、供給需求、政策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低收入農戶)“4張清單”。服務中心也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經歷了從服務一個工坊到推動一個產業轉型升級的蝶變之路。如東塍鎮共富工坊服務中心啟用臺州市首家零工市場,線下聯動15家共富工坊,線上開設“東塍零工”等求職小程序,提供彩燈、休閑用品加工等崗位,實行“邊培訓邊工作”的新型求職就業模式,既解決彩燈企業季節性、臨時性用工難問題,又幫助“零工”提升技能、就業增收。目前,零工市場共接待就業咨詢群眾1.7萬余人次,達成用工關系4000余對,推動東塍彩燈產業煥發生機。
從“群眾增技”到“人才培育”,臨海市聚焦“三支隊伍”建設,著手搭建新陣地,打造“縣級培訓基地+鎮街服務中心+村企培訓點”三級技能培訓平臺,建設實用技術、電商促富、農旅發展等工坊人才實訓基地12個。又根據六類工坊的產業特色,建立技能提升師資庫,探索工學交替、導師進坊、入企研修等模塊化培養形式。如臨海匯溪鎮開設“古建技藝學堂”,邀請17名擁有中國傳統建筑名匠、中國高級工程師等行業職稱的工匠,為學員提供專業指導,累計培養技能人才400余人。
與此同時,50支由759名干部、黨員村播、在外人才等組成的“幫農客”團隊,正活躍在臨海的廣袤農村,他們全覆蓋結對重點工坊,組團開展專業化培訓、精準化幫扶,打出了“項目帶農、政策興農、金融惠農、產業富農”等四位一體的幫農實招,為工坊提供從前端采購到末端銷售的全鏈式服務,成為當地鄉村振興路上的有力助手。(金曉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