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聚焦“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地方性法規表決通過
溫州立法為民企新質生產力撐腰
民營企業新質生產力有了法治保障。2月1日,溫州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溫州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專項聚焦“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地方性法規。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發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作為以民營經濟起家、立家的城市,激發溫州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動力十分關鍵。“我們經過前期深入調研,發現溫州民營經濟在科技創新中缺乏諸多關鍵支撐。”溫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張勝海介紹,《條例》針對性地提出解答方案,聚焦民企及事關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工作,以制度性回應來為民企的創新發展“撐腰”。《條例》共六章33條,從能級提升、要素保障、平臺建設、創新生態等四個方面,為溫州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回應民企科創發展的共性需求,《條例》聚焦堵點難點問題,推動創新要素向民營企業集聚。構建高能級創新體系,形成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環大羅山科創走廊、甌江實驗室、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和大孵化集群等“一區一廊一室一會一集群”的創新格局。細化規定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提升科技型民營企業占比,同時將研發相關指標納入招商引資項目評審評估,優化區域科技創新發展布局。“《條例》中提到的提升科技型民營企業占比,讓我們這樣的生物企業有了很大底氣。”溫州市人大代表王賢俊信心滿滿地說。
破解個性難題,為小微、初創企業提供創新支持。溫州的小微企業量大而面廣,它們大多聚集在傳統產業,人才和科研能力的不足阻礙企業成長和集群升級,是溫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最難的群體。如何帶動它們向“新”生長,是溫州面臨的緊迫性問題。《條例》著力推動民營企業科創平臺建設,通過搭建創新平臺、優化創新生態,讓更多企業依附平臺迅速成長。積極引入高能級平臺,要求各部門統籌本領域的公共研究開發平臺建設布局,推動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