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社120年、享譽海內外,浙江杭州西泠印社——
金石為印,西泠承古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西泠印社一隅。西泠印社供圖 |
120年前,在浙江杭州孤山,4名年輕人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篆刻家自發組織的民間社團——西泠印社。
如今,西泠印社已成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地標。120年里,西泠印社通過傳承與創新,為推動中國傳統印學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享譽海內外。
11月10日至15日,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活動將于杭州舉行。“本次社慶將匯聚各方嘉賓共賀盛會。”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說。
印學百年,鉤沉悠長文脈
百年傳承,何以常青?
西泠印社黨委副書記、社委會副主任王宏偉的答案是6個字:一批人、一片地。
社以地名,人以印集。清光緒末年,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人,常在孤山一隅把玩金石、品評篆刻。1904年,四人在孤山上營建西泠印社。1913年,“石鼓篆書第一人”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西泠印社聲名漸起,發展至今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譽。
經孤山路31號拱門,便來到了西泠印社社址。曲徑通幽,楹聯、匾額、摩崖題刻比比皆是,這里是篆刻愛好者心目中的“印學圣地”,也是西泠印社歷史的見證者。
為了更好賡續文脈,西泠印社于2021年開展孤山保護提升工程。按照“最小干預、不改變文物原狀,彰顯文化、厚植底蘊,提升品質、展現形象”的原則,系統解決了全域建筑結構安全和局部構建老化等問題,對漢三老石室和印泉等石質文物進行綜合保護,還原地標形象。歷時1年,西泠印社于2022年9月正式對外重新開放。
“西泠印社占地面積僅5畝多,但就因為有了這塊地,社員才有了‘根’,國內外社員,都會到孤山開啟‘尋根之旅’。”王宏偉介紹,時至今日,西泠印社每年仍會舉行春秋雅集以及展覽、印學研討交流會等活動。
2021年—2022年,依托孤山社址遁庵展廳和中國印學博物館,西泠印社推出社員個人展、地區主題展、印社作品展等特色展覽10余場,參與社員來自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區。展覽期間推出的學術講座,吸引了大眾積極參與,線上直播課程也得到數十萬人關注,成為西泠印社對外藝術創作交流的主陣地。
本次系列活動,5個展覽引人注目——西泠印社百廿成果匯報展、社員作品展、社藏捐贈菁華展(2019—2023)、2023海內外印社聯展和君匋藝術院藏“叢翠堂四家名印展”。這既是印社120年發展成果的薈萃,也是建社以來幾乎所有社員創作面貌的全面展示。
匯集金石,賡續文化薪火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社員800余人。
作為曾拍攝多部西泠印社紀錄片的導演,許繼鋒認為西泠印社有君子風骨,“回顧歷史可以發現,社員們把很多珍貴的東西都捐給社里了。”
西泠印社的鎮社之寶“三老諱字忌日碑”曾經差點流落海外。1921年,日本商人出資購買該石碑。時任社長吳昌碩獲悉后,通過捐款籌募買回了石碑。如今,這塊石碑保存在孤山社址,吸引著各地篆刻愛好者前來觀摩。
丁輔之捐出自家孤山數峰閣以西的土地,吳隱將遁庵的土地及房屋贈予印社,社員張魯庵將他畢生收藏的433部歷代印譜、1525方歷代璽印捐贈印社……目前,西泠印社已有印章、印譜、書畫等近2.7萬件藏品。如此大規模的藏品,是對“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這一立社宗旨的注腳,也為社員深入學習和研究印學提供了寶貴資源。“印學到現在已不僅僅是一方印章,而是生長為‘大印學’概念——碑版、磚瓦、古陶、貨幣上的文字,都能成為印學的土壤。”王宏偉介紹。
走進西泠印社印學圖書館,不少印學相關圖書,都由西泠印社主導出版。如《世界圖紋與印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兩宋金石學與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今年出版的《西泠印社社員名錄》,收錄了自1904年以來全體社員藝術生平的簡介,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準確的時間信息。
“每年,我們都會設置主題,廣泛征集相關的論文。優秀論文經過評審、答辯等流程后,才會收集入冊。”西泠印社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出版專業叢書,已經成為西泠印社的年度“作業”。
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西泠印社積極探索“數字+”新篇章。不僅在官網上展示了5000余件社內藏品,西泠印社還參與浙江大學牽頭的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其印譜、印章等數字資源被納入數據庫。“這次合作,意味著雙方將共同構建中國印學專藏數據庫。”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黃晨說。
走出國門,弘揚中華文化
最近,梁章凱有些忙。
作為西泠印社理事,梁章凱今年以來多次在海內外奔忙,“西泠印社迎來建社120年,不少海外藝術家知道后,主動捐獻藏品。這次,我帶來他們捐獻的5件銅印和一些書畫藏品,轉交給印社。”
1999年,西泠印社籌建的中國印學博物館開館,但是缺少藏品。為此,一些國際人士將“齊國古陶文五十品”“鄴城古陶文五十品”“藏傳鐵印五十品”等眾多文物捐贈給西泠印社。
此次社慶,除了400余名國內西泠印社社員參加外,還有近百名海外藝術家、74家海內外印社的代表前來杭州。
在對外交流方面,西泠印社還有一張名為“西泠學堂”的名片。西泠印社和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集古齋,共同創辦公益性文化項目——西泠學堂,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提升整體教學水平,西泠學堂專門編撰中國傳統書畫篆刻系列教材。自2017年成立以來,西泠學堂已培訓3000多人次,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今年8月,香港西泠學堂暑期游學班開學典禮暨作品展開幕式在孤山舉行。“這是香港西泠學堂暑期游學班第三次來到杭州。這次特別之旅,讓參與者收獲頗豐。”集古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東曉介紹,首屆“西泠杯”全港青少年書畫篆創作大賽獲獎者,圍繞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杭州亞運會、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三大主題,創作的書畫篆作品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
深耕國內,還要走出國門。西泠印社籌備國外西泠學堂的推廣工作,旨在通過舉辦講座、展覽、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斷形成和擴大西泠學堂的輻射面和國際影響力,打造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新平臺。
“希望通過西泠學堂這個平臺,更好發揮西泠印社的文化魅力,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作出新的貢獻。”趙東曉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0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